秦创原的“新三年”,重注“产业创新聚集区”
今年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后称“秦创原”)成立的三周年。三年来秦创原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人才发展等方面亮点不断、成果颇丰,不少科创企业、前沿技术等新质力量在此萌芽成长,产业发展加速聚集。
近日,《西咸新区建设秦创原总窗口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后称“计划”)发布。秦创原迎来新的出发点,新起点上秦创原“进度表”明确,新的三年又该如何迈进?
重点培育产业创新聚集区
历经三年春华秋实,印在秦创原上鲜明标签始终未改变——创新及产业。
据悉,陕西将重点培育20个左右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在秦创原建设新一轮计划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亦是重点任务。
简而言之,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就是立足于区域优势,形成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布局和高水平创新型产业集群,主要聚焦于未来产业抢滩布局、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特色产业迭代升级。
与产业集群发展不同的是,产业创新聚集区更聚焦人才、科创等资源搭建,更有政策、平台等重点扶持。
具体来看,在创新支撑上,引导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研发基地、重大创新平台等在聚集区多形态汇集“链接”;探索“平台+人才+项目”等模式,加快引育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对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或联合社会资本。
制度支撑上,以省市县园多级协同共建,建立政府引导的产业链(群)联络机制、服务机制和协调机制,推动形成“政产学研金介云”协同推进模式;为建立项目“绿色通道”,根据情况,对每个聚集区通过平台、项目、人才等形式给予每年5000万元经费支持,重大平台项目“一事一议”。
目前,光子、新材料、氢能等产业创新聚集区已经启动建设,电子显示、智能网联、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等聚集区正在谋划推进中。
今年3月,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新材料)推介会暨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开园仪式在西安举行,是陕西第一个实质性启动建设的创新聚集区。
秦创原的资源赋能
优质资源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秦创原的资源禀赋亦是产业创新聚集区发展的关键。
回顾看,三年来,秦创原搭建起了人才、金融、科技“三个市场”。
人才方面,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机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20人,其中,海外“高精尖缺”人才超过1/3,吸引人才聚集。
科技转化上,完善科技人才梯次培养机制,组建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4700余支,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已有不少项目从实验室走出。
金融领域,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更以“投早投小投科技”为方向,落地29只子基金,投资项目208个,带动其他资本投资超500亿元,更推出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证券化项目。
同时,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等9项创新指标也进入全国前10,不少项目从书架走上货架,平台的带动作用与转化能力显著。
可以说,秦创原是区域优势力转化为发展动力的“金钥匙”。产业创新聚集区也将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焕发新生。
新计划亦是新起点。陕西将更加注重资源利用与搭建,为产业发展赋能,西安也将乘发展风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省产业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据悉,秦创原建设新阶段发展目标是,要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新增5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
- 上一篇:秦创原的“产业图谱”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