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康养山城 趣享花海 宜君县研学游旅游季正式启动
2024年4月26日上午,由宜君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主办,宜君县景区管理中心协办,宜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康养山城 趣享花海”宜君县研学游旅游季在宜君县花溪谷景区东广场隆重举行。
中共宜君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薛文杰。陕西省旅游摄影协会、知名劳动教育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摄影家、旅行社、研学机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仪式上,宜君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薛文杰致辞并对宜君全域旅游进行了推介。 宜君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薛文杰、宜君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局长王军锋为景区授牌(省、市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宜君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与西安市山水长
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景区与西安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研小童文化旅游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协议。研学旅行社待代表冉凯曼对宜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历史底蕴进以及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与“全域旅游、全景宜君”进行高度认可。最后由中共宜君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薛文杰宣布本次本次活动正式启动。
嘉宾们一行参观了宜君花溪谷、旱作梯田景区,期间举办了多场产品交流会,并签订旅行社及研学机构客源输送协议和自驾游协议。嘉宾们对宜君花溪谷、旱作梯田景区独有的自然景观和沉浸式互动体验旅游,特别是独特的研学和亲子产品尤为推崇。
为丰富宜君旱作梯田文化旅游季内容。给广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一个全新的体验和交流的平台。景区特别策划了“画里梯田 美在宜君”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活动。
“看”梯田独有的自然景观;“玩”梯田沉浸式互动体验旅游;
“品”远离城市喧嚣的安宁和伸手可采云朵的蓝天净土;“品”特色风味小吃和别样民俗;“品”青山绿水之中独有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
让我们相约梯田、相约动漫花溪谷。
宜君旱作梯田景区简介
宜君是一个集生态、文化于一体的雨养型旱作农业县,她承载着仰韶文明的历史底蕴,凝聚着战天斗地的农耕记忆。勤劳质朴的宜君百姓,在这片沟壑交错的大地上,绘就出了雄奇壮美的梯田景观。
宜君旱作梯田景区位于宜君县哭泉镇,规划面积20505亩,在全县“全域旅游、全景宜君”战略的引领下,围绕旱作梯田大地景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文化挖掘为支撑点、以打造一流的员工团队为发力点、以吸引特色商户丰富景区节点为关键点、以组织特色民俗文化演艺活动为结合点、以餐饮住宿服务提质升级为切入点、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着眼点,着力打造集农业观光、摄影采风、休闲养生、民宿体验、度假购物为一体的美丽田园风景区,形成以“观光农业、摄影采风、休闲养生、度假购物、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全力打造西北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农耕文化繁荣的年代,宜君旱作梯田即成雏形,它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涵着先民们不屈不挠、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
在战天斗地的50年代,党和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贫穷宣战,开展大规模的梯田开垦运动,通过垦田保水、保墒保肥,粮食亩产提高到3、4百斤。其中,原县口乡梁源大队成为典型,受到国务院表彰,哭泉梯田成为当时的生动缩影,体现了宜君百姓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从艰苦奋斗的80年代至今,宜君县大力推广地膜玉米,亩产又提高到2000斤,两次刷新全省玉米单产记录,创造了西北山区粮食高产的奇迹。如今,宜君县地膜玉米已发展到15万亩,成为全国高产玉米示范县、“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这些更展现了宜君人民崇尚科学、因地制宜的创新精神。
拾级而上是梯,春耕秋获为田。旱作梯田作为农耕文化的印记、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宜君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诠释了宜君人民顽强拼搏的当代“愚公”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延续,是干旱地区人类战胜自然的杰作,是传统耕作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代表,更是一座弥足珍贵、不可移动的活态文物遗产宝库。
宜君旱作梯田景区规划建设投资约5亿元,主要包括六郎台雄关、北国风光瞭望台、淌泥河石窟、哭泉古镇、孟姜女文化园、泪珠广场、宜君天阶旅游度假综合体、花卉种植展示园、支农茶社、农耕印象体验园、上村记忆展示园、尚品瓷坊体验园、民间艺术展示园、丛林探秘园、中国核桃博物馆、蔬菜亲子乐园、景区慢行系统、周恩来留宿处等30余项建设内容。2014年宜君旱作梯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2015年被评选为最受摄影家喜欢的旅游区和神奇大西北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2016年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获得了授牌,成为镶嵌在黄土高原上农耕文明的“活化石”。2017年,成功申报国家3A级景区并荣获陕西省“十大最美田园”称号,在2017年陕西旅游产业年度盛典首发“百强榜”中荣获“感动陕西·2017旅游影响力十佳摄影基地”,同时,被评为2017年度全市发展旅游产业先进单位。
- 上一篇:互助资金帮扶见成效,榆阳区上盐湾镇53户脱贫户喜获16.96万元产业分红!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