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赛道,西安紧抓氢能风口
“双碳”背景下,氢能源站上风口。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氢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各省市也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将氢能作为主要的新能源产业进行布局和规划。
氢能产业链作为陕西、西安共同的重点产业链,近年来相关政策规划亦是密集出炉。日前,秦创原·西咸新区氢能产业政策正式发布,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投用,为2023年陕西、西安氢能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
就西安而言,政策层面利好,科研优势雄厚,头部企业带动,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氢动力”。
氢能政策密集上线
1月6日,作为陕西“一核引领,两轴联通,三心支撑”氢能发展格局中的“一核”,西咸新区连发《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西咸新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三条政策。
政策明确了西咸新区未来一段时期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提出以西咸新区特色产业园为承载基础,形成“一个核心、两区引领、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西咸新区的动向只是陕西及西安加码氢能产业的一个缩影。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风口,依托产业发展优势,省市两级层面共同发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近年来,顶层设计不断更新,产业发展“规划图”和“路线图”愈发明晰。
譬如,去年8月,陕西接连发布《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陕西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强化氢能产业发展布局。按照规划,西安承担起了建设两轴联通枢纽城市、关中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核心城市的重要布局任务。
具体而言,西安主要任务集中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示范应用等领域,主要发展则依托秦创原、航天六院、科研院所为主的技术创新链,以华秦、隆基、西部材料等为主的氢能装备制造链,以陕汽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以及以中石油、陕鼓、省燃气公司等为主的工业、民生用能等示范应用领域等。
积极响应国家及省级层面对氢能产业的部署,西安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将氢能作为新兴产业列入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并陆续出台《西安市氢能产业链提升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供给,保障氢能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
政策层面利好对西安氢能产业的发展布局将带来明显的推动作用,西安氢能产业链正逐步发育成型。
上游制氢端,既有顶级院校的创新技术,也有本地龙头企业的强势加持。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单位之一,现已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系列研究成果,构建了国际首套直接太阳能光催化制氢规模化示范系统。此外,西工大等院校也在光催化制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系统方面有科创成果积累。
中游储运端,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储氢材料非催化调控反应动力学的界面纳米阀技术,将氢储存在具有石墨烯界面纳米阀结构轻质金属储氢材料中,重量密度、体积密度达到世界最高,并获得上市公司明阳电路投资。
下游加氢及应用端,新能源汽车、航空等成为关键领域。以陕汽集团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已研发出燃料电池客车、重卡及市政专用车等车型。近日,其与西咸新区氢能产业政策同步,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也一并投用。
从各区域来看,亦是频有亮点。如西咸新区联动重点高校推进氢能相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项目11个,招引海燕旭氢时代等8个氢燃料电池领域龙头及配套企业入区落户,并联合维纳股份、中石油等氢能上下游企业成立氢能重卡运力平台,实现氢能重卡车辆市场化运营。
高新区代表性企业表现突出,如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碱水制氢系统,在制氢能力、单台纯化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陕西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小功率水电解制氢装备技术,成功填补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连铸坯切割工段应用的空白,技术水平在国内排名第一。
此外,经开区辖区企业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解水制高压氢电解堆及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2年度拟立项项目。
氢能发展风口已至,叠加顶层设计高度重视、提前布局,各区与企业同向发力,西安氢能产业前景大好。可以预见,未来氢能将成长为西安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氢动力”。
- 上一篇:感受舒适,分享美好|掌上明珠2023春季颜质新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 下一篇:没有了